您当前的位置: > 科普知识 >
- 全网发布:11-17 16:51 发表者:fuda_xxfb
徐克成大讲堂 | 隔山打牛——放疗的远隔效应
在肿瘤学中,“放疗的远隔效应”是指除了受照射的肿瘤病灶以外,非受照射的病灶也产生了缩小的现象”。也就是说局部肿瘤治疗对远处肿瘤产生了治疗效果,犹如“隔山打牛”。这远隔效应真有这么厉害?日前,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医疗五科副主任刘树鹏在“复大新视野徐克成大讲堂“第十三讲上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内容,一起去了解下吧。
主讲专家:刘树鹏
从事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工作16年,拥有扎实的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常见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常见肿瘤诊断和治疗拥有独特见解,对各种疑难杂症具有较高的诊治能力,同时对肿瘤微创消融治疗,如碘粒子植入、冷冻消融、微波消融、射频消融、纳米刀等有较深的造诣,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0篇,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远隔效应最早由R.H.Mole于1953年提出,但直到2012年来自Memorial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一个黑色素瘤病例报告才引起了医学界对远隔效应的关注。随着肿瘤放疗专家对临床病例的不断积累,人们已经发现,对于一部分肿瘤患者而言,单纯的局部放疗,即可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系统,诱导免疫细胞对放疗区域以外的肿瘤细胞进行攻击,这种现象被称为放射治疗的“远隔效应”。
远隔效应的机制是如何?
当肿瘤细胞受到照射时,产生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抗原释放后被抗原提呈细胞吞噬并呈递给CD8+T细胞,同时刺激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CD8+T细胞可识别并攻击原发及转移肿瘤组织,产生远隔效应。
放疗加免疫,强强联合?
通过机制可以发现,远隔效应的产生其实是激活了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反击。不过,在临床治疗中,仅仅通过单纯的放射治疗就达到全身病灶控制的病例仍然仅为少数,其中原因在于,单纯放疗通常不足以产生足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这与肿瘤患者自身基础免疫功能失调有关。而随着免疫治疗的普及,肿瘤治疗的主流研究方向开始转向免疫治疗。那么,放疗能够和免疫联合起来,增强远隔效应吗?
2015年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一篇关于局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晚期肿瘤患者产生了远隔效应。其中,产生远隔效应组中位总生存期为20.98个月,未产生远隔效应组中位为8.33个月,由此可见产生远隔效应者有更明显的生存获益。
随着人们对机体抗肿瘤免疫以及免疫逃避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证实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大大增强放射治疗的远隔效应,达到1+1>2的效果,如当放疗和PD-1联合的时候,远隔效应大概能到20%,能将PD-1的疗效翻倍。这种“放射免疫远隔效应”,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而结合医院特色治疗,如局部消融、碘粒子植入,动脉灌注化疗等,在一定程度上类似放疗能形成远隔效应,这在我院临床相关病人中显示出出乎意外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探索相关机制。
在有免疫治疗的参与下,放疗的主要任务已经由“杀灭肿瘤”变为了“诱导免疫”,职能的转变使得原有的治疗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当然,在肿瘤治疗中使用远隔效应还需要将临床前数据转化为相关的临床应用,并联合放射肿瘤学、基础生物学和内科肿瘤学等多学科协作,以优化免疫治疗和放疗的临床试验设计。目前的经验认为,低剂量放疗,可以达到增加肿瘤组织免疫原性的目的(即将肿瘤从对免疫治疗无效的状态转化为对免疫治疗有效的状态),但是最佳放疗剂量及照射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关热门词: